作者:刘广波
天空乌云翻滚,雨点似万千珍珠自云端倾落,砸在车窗玻璃上,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此时,车子在高速上如离弦之箭,于响彻天地的雷电中疾驰,目的地——无锡。突然,一声惊雷乍响,我惊醒过来,先是身子一颤,继而揉了揉惺忪睡眼,平静地凝望着窗外。打捞时光沉淀中的往事,一段38年前的经历在时光隧道中时隐时现。
那是一个夏日黄昏,天色阴沉,风雨将至。17岁的我见家中困窘,决定利用假期外出打工,为家庭尽一份力。与其说是打工,不如说是一种逃离。邻居得知后主动游说,称无锡有个矿区急需卸煤工人,满勤每月可得30多元工资。这在当时,相当于全家一年的收入,我心动不已,志在必得。父亲欣慰地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并帮我捆好被褥,母亲找来塑料布包裹在外。我扛着行李,带着家人的期盼,与几个邻居一起踏上了南下的汽车。
由于一到那里就被当地人领到一个排房,几乎不与外界接触,所以我对那时的无锡和矿区已没什么印象。只记得矿区工作毫无时间规律,作息取决于火车班次,车到就得卸煤。有时是白天卸煤,多数是深夜,长期如此,生物钟颠倒,精神恍惚,外出常被人误以为精神状态有问题的傻子。
卸煤是苦累活,休息永远不规律,每天从头发到口鼻、耳朵,乃至裤裆、脚丫,无处不沾满煤灰。深夜下班,若不张嘴露出白牙,路人见了会吓得魂飞魄散,误以为撞见了鬼。班组规定两人一组,需在短时间内完成一列60吨火车皮的卸煤工作,多劳多得。
我们这些外来务工者被安排在同一房间打地铺,空间拥挤,屋内充斥着汗味、鞋臭味,还有磨牙、放屁、打呼噜、说梦话等声音交织,令人食不知味、睡不安稳。我不禁心生失落,家中再贫困也不至于睡地铺。我深刻体会到“在家日日好,出门时时难”的含义。偶尔犯困欲睡,又会被无情的叫喊声和踢门声惊醒,以至于听到火车与铁轨的咣当声便心生厌烦。
彼时,我身形单薄,身高与铁铲相近,每次卸煤都是对体力的极限挑战。第一次打开车厢板门时,我险些滑入煤堆被掩埋。进场首日,我未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幸得邻居相助。第二天依旧如此,第三天双手磨出多个水泡,拿筷子时手都颤抖,借助腿部支撑铁铲的部位也红肿疼痛,走路都成问题。勉强撑到第四天、第五天,我咳嗽时肺部开始出血。我深知,若继续坚持,可能客死他乡。夜里,工友们入睡,我倚靠墙壁,不知所措,声声叹息。邻居看出我的心思,凑到面前劝我回家。
江南的雨水如任性的孩童,不分时节说来就来。窗外雨丝如织,室内我彷徨不已。站在窗口,我不禁自问:在这川流不息的人群中,是否有像我一样半途而废的人?又有多少人从雄心勃勃到黯然神伤,选择在落雨人稀时悄然离去?当初“既来之则安之”的信心和诺言今又何在?心有不甘又能怎样?我担心回去被人嘲笑无能。我渴望换个轻松岗位,留下安心工作、赚取学费。但我明白,在那个年代、那个环境里,这几乎是奢望。
翌日,见工友们上班,我悄悄收拾好行李。在背起被子的那一刻,我稚嫩的心灵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创伤,因为这人生的第一步很快以失败告终。
一路转车、倒车,终于到了204国道大丰草堰地带。此处离我家还有30公里,我形单影只地沿路边行走,行人投来异样目光,在他们眼中我或许像个乞丐。我自觉不自在,耷拉着脑袋,面露难色。一路躲避着他人的目光,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甚至想向看我的每一个人解释自己并非乞讨之人,只是一时的落魄而已。路过洋心洼乡友谊桥时,我饥饿难耐、精疲力竭,只好让远房侄子骑车送我一程。我犹豫不决,既想回家,又无颜面对父母。
“叔,已到家门口,你回去我也能回了。”侄子的提醒让我一愣。是啊!我不能总在车上不回家!风裹挟着零星雨点打在我身上,铩羽、羞愧、郁闷如一根根鞭子抽打在脸上,虽不流血却疼痛难忍,浑身发烫,负疚的泪水和着雨水顺着面颊恣意而下。在那个积贫积弱的年代,人们奔赴城市,怀揣发财致富的梦想漂泊在外,那种艰难度日、凄苦无助的滋味,又有谁能体会?
这段心路历程无比心酸,成为了我面对现实的磨刀石和奋进的动力源,它给我上了深刻一课:困境中缺乏坚持不懈的韧劲,必将一事无成。
后来,我迎来转折机会——参军、转业,并走上了市级行政部门领导岗位。从此踏上一条即便跪着也要坚持走完的道路,踏平了一个又一个坎坷与艰难,这份执着已融入我的生命,成为信心、信念与信仰。
雨依旧淅淅沥沥,打湿了人间草木,也呈现出人生百态,洗涤着我苦涩的年华。我想,此时无锡展现的是阴雨江南、镜湖映月的旖旎风光。我不在江南,却在前往江南的路上。此次,我满怀信心,代表市局参加省局会议并作交流发言。
回首往昔,展望当下,物是人非,百感交集。
【编者感言】
雨落江南,既是自然的馈赠,亦是人生的隐喻。作者以一场骤雨为引,将38年前青涩少年的打工往事娓娓道来。17岁的他怀揣着为家分忧的勇气奔赴无锡矿区,却在繁重的体力劳动、恶劣的生存环境中撞得头破血流。从满怀期待到狼狈返乡,这段充满煤尘与血泪的经历,不仅是一代人的生存缩影,更是命运对坚韧品格的残酷试炼。
时光流转,当年那个因失败而羞愧落泪的少年,早已在岁月的磨砺中蜕变。参军、转业、走上领导岗位,曾经的折戟之地,如今化作精神的丰碑。这场江南雨,淋透了少年的彷徨,也浇灌出中年的从容。它让我们看到,人生的挫折并非终点,而是重塑自我的起点。正如雨中的江南终会放晴,历经风雨的灵魂,终将在执着与坚守中绽放光芒。
编辑:杨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