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舒晓
今年3月5日,是毛泽东同志“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60周年。
我们这一代人,对雷锋的故事耳熟能详,对雷锋的精神入心入脑。可以说,雷锋同志是我们学习的光辉榜样,雷锋精神是指引我们前进的灯塔,几十年过去了,仍历久弥新,熠熠生辉。
雷锋精神是时代的产物,是列入第一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雷锋精神内容非常广泛,内涵非常深刻,但归结起来可以表述为两句话:一是“向上”的人生姿态,一是“向善”的价值追求。“向上”是雷锋精神的内修,“向善”是雷锋精神的外化,这两个基点支撑了雷锋这位大写的人。
人之初,性本善。雷锋精神是一种善的境界,是一种爱的情怀。他心中有爱,爱党,爱国,爱人民,心里永远装着别人,全心全意无私奉献。纵观其短暂的一生,他始终用快乐与感恩诠释着对“善”的追求与执着。
出差途中遇到一位素不相识的老大娘,雷锋在火车上主动让座,下车帮着背东西,一直把大娘送到儿子单位;
一天傍晚,大雨滂沱,雷锋抱起用自己雨衣包裹着的孩子,走了两个多小时,把从外地探亲归来的大嫂送回了家;
在连部看病回来的路上,雷锋看到小学校的建筑工地上热火朝天,他用军装做抵押借了一辆小车,加入到劳动的行列中;
辽阳遇到洪涝灾害,雷锋捐款100元;驻地成立新人民公社,他支援100元……
“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雷锋没有多少惊天动地的壮举,都是些貌不惊人的平凡之举,就是在这些平常的举动中,彰显了他博爱的胸襟,铸就了他不平凡的一生。
我们过去有一句口头禅:“学雷锋,做好事”,这就是助人为乐,就是奉献爱心,就是慈善本意。雷锋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做好事不留名,也就是我们慈善常说的“只行善事,莫问前程”,体现的是一种情怀、一种境界。
雷锋精神是一面不朽的旗帜,无论时代怎么变化它将永存。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时代,党中央赋予了慈善新的使命、新的任务,我们慈善人一定要向雷锋同志学习,以雷锋同志为榜样,慈心为本,善举为民,初心不改,勇毅前行,让爱洒满淮安的每一个角落,让雷锋精神薪火相传。
2023年3月5日
编辑 杨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