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小学二(11)班寻访红色兵工厂活动纪实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淮安小学二(11)班的少先队员们,在和煦的春风中,来到金湖县金南镇,缅怀革命先辈,汲取精神力量。
我们来到金南镇红色教育基地,远远望去,“红色金南人民兵工展示馆”几个鲜红的大字,像燃烧的火焰一样鲜艳夺目。这里是原新四军二师军工部旧址,今天我们要近距离地认识一位被称为“中国保尔柯察金”的英雄——吴运铎爷爷。
眼前的展示馆就像一本立体的历史书,门前矗立着8位新四军战士的铜像。二(11)班班长范一萱同学向大家介绍说:吴运铎爷爷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兵工事业的开拓者之一,他的一生与我国兵工事业息息相关。1941年秋,新四军军部交给吴运铎一个重要任务:建立一个年产60万发子弹的工厂。肩负重任,吴运铎带着7名技工来到了金湖县金南镇,创建了新四军二师兵工厂。
子弹厂建成不久,二师军工部便下达了研制迫击炮弹的任务。吴运铎从来没有造过炮弹,他找来各种未爆炸的炮弹,拆下一个个零件,反复揣摩,经过三次实验,终于获得了成功。施谨言和张昊嘉急不可耐架起迫击炮,姚一然同学拿起一枚炮弹,感觉这一发炮弹“轰” 一声,射向了敌阵,打得小鬼子鬼哭狼嚎。
在敌后游击战中,地雷轻便灵巧,杀伤力大,军工部向吴运铎下达研制各种地雷的任务。他努力钻研,几经周折,先后研制出定时地雷、脚踏地雷、拉火地雷等。1943年,吴运铎又成功研制了枪榴弹,共造出36门平射炮和大批炮弹,在前线大显神威。听着董朱含同学的充满激情讲解,同学们热血沸腾,大家捧着地雷、举着手榴弹、扛着步枪,和新四军战士们一起,将日伪军精心构筑的坚固碉堡一一摧毁。
在研制武器的过程中,吴爷爷舍生忘死,冒着生命危险,突击紧急任务,三次重伤让他失去了左眼、左手、右腿致残,全身上下留下伤口100余处,经过20多次手术,身上还留有几组弹片没有去除,被誉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周芸伊同学轻轻地抚摸着吴爷爷伤口上的绷带,她深情的解说打动了许多参观者。
一旁的参观者很好奇,问:你们对吴运铎的事迹怎么了解得这么详细?二(11)班的同学举起手里的《把一切献给党》,告诉他们:我们事先在网上看过介绍吴爷爷事迹的视频,也读过吴爷爷写的这本自传。
同学们来到另一个房间,吴爷爷站在桌边,正在画设计武器的图纸。我们围在吴爷爷身旁,打开《把一切献给党》,每人选择书中一段自己最喜欢的文字,高声朗读。
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吴爷爷带着满身伤痕,在茅草棚里造出了枪炮弹药,用血肉之躯诠释了"把一切献给党"的誓言。
八十年后的今天,我们在这片红色热土上,用铿锵的诵读声与革命先辈展开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这是历史与现实的深情对话,更是革命精神代代相传的庄严见证!
参观活动结束了,我们再次来到兵工展示馆大门前,用崇敬的眼光仰望吴运铎和他的战友们。这次沉浸式学习使我们懂得了:今天,祖国的繁荣昌盛、人民的幸福生活是无数像吴运铎这样的英雄用鲜血和汗水换来的。作为一个少先队员,我们要珍惜当下,努力学习!最后,我们站在先辈的雕像前,高声宣读誓言——“学习吴爷爷,不怕困难,热爱祖国!”“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少年!”铿锵有力的声音响彻云霄!
指导老师:许兢 宋艳
编辑:杨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