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卫华
“泗水流,汴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口。”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一首清新的小诗,立刻把淮河边的淮安与长江边的扬州连在了一起。
要庆幸吴王夫差。春秋时期,公元前486年,他为了北伐齐国,争夺中原的霸权,开挖了邗沟。邗沟南起今天扬州以南的长江,北到今天淮安以北的淮河,当时邗沟北头就有了末口镇(今淮安市淮安区),但邗沟南端入长江的地点却在不断地变化。汉时,长江的水下流沙,在今天扬州市与镇江市间的长江中渐渐形成水下暗沙,在潮涨潮落中时隐时现,宛如一只瓜漂在水中,这里被称为了瓜洲。晋时,这里形成了长江中四面环水的沙洲,洲上有了渔村和集镇。但在东晋时,邗沟南端是在广陵城西南 60 里处(今仪征)建欧阳埭(即坝)引江水入埭济运的。
隋大业元年(605 ),隋炀帝开挖通济渠,开启了南北大运河的工程。其中一个重要的工程便是拓宽山阳渎(即邗沟),大运河的主航道改由扬子津入长江。到了唐代中期,沙洲长大了,北边与陆地连接了起来。一时泥沙淤积,楚州(今江苏省淮安市)至扬州运河南端入江口扬子津已与瓜洲相连,阻断了扬子津出江口航道,江南漕船进入运河需绕道瓜洲沙尾,迂回 60 里,且易发生沉船事故,漕粮北运不畅。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737 ),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刺史齐浣开挖伊娄河,南至瓜洲,北接淮扬运河,船只由润州的京口埭入江,渡过长江便至瓜洲,再由瓜洲渡入伊娄运河,至扬州后入淮扬的里运河。至此,大运河入长江出现了两个运口——瓜洲运口和仪征运口并存的现象。自长江上游来船可由仪征附近运口入运,自江南运河来船则由瓜洲运口入运,交通十分便利。李白路过瓜洲看到此情形,写诗赞叹:“齐公凿新河,万古流不绝。丰功利生人,天地同朽灭。”
不过齐刺史将自己新开的这段运河起名“伊娄”,颇有点奇怪。据《魏书・官氏志》记载,北魏献文帝的六弟被封为伊娄氏,可见“伊娄”为鲜卑族人姓氏。但齐刺史用其命名他主持开挖的这条运河,却查不到原因。但此时的大运河北达涿郡(今北京),南达余杭,沟连海洋,成了中国交通的大脉,她不但是世界级的奇迹,造就了一个个史诗般的传奇——
鉴真,是广陵江阳县人,14岁在扬州大云寺出家,21 岁在长安实际寺受具足戒。此后在长安、洛阳等地游历学习,跟随多位高僧研习律学。唐玄宗开元元年( 713 )返回江南,在大明寺开律学院,讲授律疏,成为江南一带的受戒大师。唐天宝二年( 742 ),日本留学僧荣睿、普照拜谒鉴真,邀请其前往日本传授戒律,鉴真欣然应允。鉴真一行从瓜洲渡出发,开始东渡。前五次均告失败,鉴真还双目失明。但他始终未肯放弃,最终在唐天宝十二年( 753 ),搭乘日本遣唐使船成功抵达日本。鉴真受到日本举国上下盛大欢迎。他在东大寺设立戒坛,为日本正规受戒之始。鉴真还被日本天皇任命为大僧都,成为日本律宗始祖。
他在日本致力于戒律的研究和教授,对日本原有的佛经进行整理和校订,建立严格的 “三师七证” 受戒制度,使佛教被确定为日本的国家宗教。鉴真还把中国的医药学、文学、艺术、建筑学以及一些生产技术介绍给日本人民。他携带了王羲之、王献之的真迹等,对日本书道的形成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在鉴真的设计及领导下,建造了著名的唐招提寺,寺庙的间间金堂成为研究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珍贵实物。鉴真及其弟子还将 “干漆法” 雕塑艺术在日本推广,让其在中国境外发扬光大。鉴真提输入中医书籍,提高了日本人的药材鉴别技术,丰富了药材种类,增加了方剂数量,促进了日本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被誉为 “日本汉方医药之祖”。鉴真和尚的瓜洲东渡,是和尚品格的坚韧,是大唐文化四处光大的光辉一页。
宋靖康元年(1126),金兵掳走徽、钦二帝,康王赵构在南京(今商丘)即帝位,这便是南宋开国皇帝宋高宗。建炎元年(1127),宋高宗抵达扬州府,金兵追杀而来。宋高宗逃到瓜洲渡,扬州知府吕颐浩等在江边觅得一条小船,急急送高宗过江。宋高宗的瓜洲逃命,是北宋王朝腐败的必然,南宋屈辱的肇始。
明代文学家冯梦龙在《警世通言》中写了一篇小说《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在心上人国子监太学生李甲见金忘义转卖了自己时,杜十娘在瓜洲渡江面沉下的不仅是价值连城的百宝箱和自己美丽的胴体,而是对吃人社会的决绝抗争。
1910年,12岁的周恩来随着三伯父周贻谦从淮安运河码头上船,船到瓜洲渡,过江到镇江,乘船到上海,再转道赴东北,那是他大鹏展翅,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开始……
从齐刺史开瓜洲渡起,一千九百余年过去了。天,还是那个蓝蓝的天;水还是那个汩汩的水;大运河的里运河段(淮扬段)一头接着扬州,一头接着淮安,笑看着扬州与淮安的日益繁荣;而瓜洲渡,仍以其美丽的身姿和无数文人骚客留下的诗词,吸引着有文化品位的人们来品味她的品位,回味她回味无穷的魅力。
【作者简介】
王卫华,男,1956年2月生。1970年12月入伍,1984年8月考入淮海报。1993年任淮海晚报副总编辑。现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著有《淮安文学史》(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本书揭秘王朝的更替》等书。参与中国文联与央视“百年巨匠”人物传奇丛书写作,所著《沙孟海》《关山月》《尚小云》三书于2020年1月由敦煌出版社出版发行。《孔孟思想本源》一书2022年6月由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
文章从白居易的诗句引入,巧妙地将淮安与扬州相连,自然地开启对瓜洲渡历史的追溯。作者以时间为序,从吴王夫差开挖邗沟,到隋炀帝拓宽山阳渎,再到唐玄宗时期齐浣开挖伊娄河,清晰地梳理了瓜洲渡在运河发展历程中的重要变迁,展现了其作为大运河入长江关键运口的形成过程。
在叙述过程中,作者穿插了鉴真东渡、宋高宗逃命、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周恩来从瓜洲渡开启求学之路等历史典故和传奇故事,让瓜洲渡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地理概念,而是承载了文化传播、王朝兴衰、人性抗争以及民族希望的历史符号 ,极大地丰富了文章的内涵。同时,作者对这些故事的讲述生动形象,如描述鉴真东渡的艰难历程,使读者仿佛能看到鉴真坚毅的面容和百折不挠的精神,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此外,散文语言优美流畅,在介绍历史时,又不失严谨准确,将历史与文学完美融合,让读者在了解瓜洲渡历史的同时,也能获得美的享受,引发对历史和文化的深刻思考 。
编辑:杨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