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居住的街坊,开始变了!

君到姑苏见

人家尽枕河

岁月沉淀出苏州古城

特有的城市格调和生活美学

姑苏古城西侧的32号街坊,别具韵味。众多历史名人曾在此生活:杨绛、林则徐、洪钧……随着姑苏区启动32号街坊保护与更新项目,这里正焕发出新的光彩。

走进32号街坊,邂逅明清古韵!

古城里曲径通幽的街巷

藏着最地道的苏式生活

32号街坊,位于姑苏古城西侧,东至养育巷、南至道前街、西至学士街、北至干将西路。作为明、清时期官署集中之地,基本延续了明清以来的名称、走向、格局,历史文化遗存丰富,保留着古城风貌,展现着姑苏人家的生活气息。

32号街坊位置示意图

在32号街坊

阡陌小巷里任何不起眼之处

或许都承载着这样或那样的故事

看似低矮的粉墙黛瓦民居背后

娓娓讲述着繁华姑苏的另一面

在忠仁祠——三杨宅居

“最贤的妻,最才的女”杨绛先生

正是在此度过了天真烂漫的少女时代

一座老宅门楣上

看似普通的砖刻匾额“光前裕后”

是由晚清名臣李鸿章亲笔书写

林则徐任职苏州时

所在的江苏按察使署旧址

清末著名外交官洪钧的祖宅

苏州代表性小园之一的畅园等

都汇聚在这小小的街坊里

然而由于辖区房屋

大部分为上个世纪的建筑

一段时间以来,这里基础设施较为薄弱

随着姑苏区启动32号街坊保护与更新项目

这里正焕发出新的光彩

↓↓↓

24小时共享空间

为市民提供了智慧体验

苏式生活的综合体

改造后的曹沧洲祠

至今仍流传着苏州名医曹沧洲

三钱萝卜籽治好慈禧太后沉疴的传说

还迎来了百年老字号雷允上的入驻

家门口、街巷转弯处

随处可见的小花园

带你体会苏州人是如何

把寻常生活过成诗意

古朴的两扇门前,小花园绿意盎然

与此同时

32号街坊中一大批古宅修缮项目

正有序推进之中

目前,瓣莲巷30号

盛家浜10号

富郎中巷30、34号

均已正式复工

快来看看他们的“蝶变”身姿

瓣莲巷30号改造项目

属于瓣莲巷历史地段,为苏式传统民居,修缮房屋建筑面积约407平方米,占地面积约395平方米。目前项目已完成场地平整、基槽开挖和验槽工作。

盛家浜10号改造项目

建筑面积约888平方米,占地面积约1060平方米。项目实施内容为违章建筑拆除,老旧房屋改造。目前项目已完成地基加固处理,正在进行基础开挖施工。

富郎中巷30号改造项目

苏式传统民居,修缮房屋建筑面积约175平方米,占地面积约330平方米。目前项目已进场施工,正在进行拆除工程。

富郎中巷34号改造项目

苏式传统民居,修缮房屋建筑面积约193平方米,占地面积约227平方米。目前项目已完成地基加固处理,正在进行基础开挖施工。

接下来

32号街坊将迎来全方位的改善

街区环境、水电燃改造

公共设施完善、智慧街区建设

市政设施整治提升...

曾经大家眼中的“老破小”

正通过古城保护焕发自身底蕴

成为国际文化艺术交流中心

古城苏式生活体验街区

一个更宜居的古城景区,来啦!

拥有2500多年建城史的苏州

每一个角落都有着说不完的故事

如何因地制宜、按症施策

苏州通过古城细胞解剖工程

如同老中医为老人看病一样

细心呵护,小心对待

所谓“古城细胞解剖工程”,是对传统民居相关结构肌理、文化内涵等内容的深度挖掘,通过对相关建筑院落信息进行全面性收集、系统性分析、专业性研判,甄选推荐形成传统民居、历史建筑和历史院落档案,为今后古城有序更新提供新的支撑。

一位位“古城细胞解剖师”

“文物建筑DNA建模师”

穿梭在姑苏区的古建老宅中

他们运用

移动测量技术、三维全景技术、

无人机正射影像采集技术等

形成文物建筑数字化模型

实现文物建筑“数字孪生”

为后续保护和修缮提供准确依据

敬畏历史,敬畏文化

14.2平方公里的苏州古城

变化正在悄然发生

在悬桥巷47号

方嘉谟故居修缮项目

已经正式复工

方嘉谟是清末民初苏州有名的西医专家,与同在悬桥巷的著名中医专家钱伯煊齐名。方嘉谟学习西医,并在悬桥巷择地建屋,开办了一个比较小的西洋医院接待病人。

花厅效果图

前楼厅效果图

后楼厅效果图

悬桥巷25号(钱伯煊故居)

修缮项目正进行木结构修缮施工

顾家花园13号(苏肇冰故居)

修缮项目正进行房屋加固施工

通过微更新的“绣花”功夫,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苏州古城更新保护正为大家带来越来越多的惊喜。

待老宅修缮完毕后

新的产业、业态和城市功能将有机融入

让古建“活”出新的精彩

城区即景区、旅游即生活

“食四时之鲜、居园林之秀、

听昆曲之雅、用苏工之美”

一个“居者自豪、来者依恋、闻者向往”的

魅力名城正呼之欲出

原住民将得到

最大的尊重和照顾

服务设施、居住环境不断完善

讲着吴侬软语的老苏州

将成为来往游客最贴心的向导

展示最原汁原味的苏式生活

年轻人的需求

将得到最大的满足

2500多年的时光交织下

商业体、茶馆、书社、小剧场...

将成为年轻人最爱的打卡点

公交轨交线网越发密集

轨交1、4、5、6号线穿城而过

2、3、7、8号线立体环绕

古城出行越发方便

2022年

姑苏区还将新增停车泊位1.5万个

困扰古城居民的停车难

正得到有效缓解

苍松翠竹真佳客

明月清风是故人

不如,就来苏州古城感受一下吧

(来源:苏州发布)

联系我们

17351880110

在线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2426229596@qq.com